当前位置:返回首页 > 行业信息 > 技术文档 >
信息分类

热门产品PRODUCT

工业增稠增粘剂
工业增稠增粘剂
尾矿干排泥水分离剂
尾矿干排泥水分离剂
污泥脱水絮凝沉淀剂
污泥脱水絮凝沉淀剂
洗沙专用聚丙烯酰胺
洗沙专用聚丙烯酰胺
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
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

污水絮凝剂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

2024-12-06 15:16:12

污水絮凝剂是一种普遍应用于污水处理区域的化学剂,其核心工作原理是通过加速悬浮在溶液中的粒子聚集形成大颗粒(絮状物),以便这些粒子能够通过沉降、浮选或过滤等方式从液体中分离出来。

絮凝剂的主要作用在于中和胶体粒子表面的电荷,降低粒子间的排斥力,促使它们相互吸引并聚集成大颗粒。这一过程涉及多种机制,包括吸附、电中和、桥联和网捕等。通过这些机制,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能够形成稳定的絮凝体,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。

絮凝剂的工作原理详解:

1、正负电荷中和理论。污水中的胶体粒子通常带有负电荷,它们之间由于电荷排斥作用而保持分散状态。当加入带有正电荷的絮凝剂时,这些正电荷会与胶体粒子表面的负电荷发生中和反应。中和后的胶体粒子失去稳定性,从水中析出,并与其他粒子发生碰撞和聚集,形成絮凝体。这一过程中,絮凝剂的正电荷起到了关键的中和作用,为粒子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
2、化学键键正确论。除了电荷中和外,絮凝剂还能通过化学键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。絮凝剂分子本身具有活泼的化学键,这些化学键能够与污染物的活泼化学键发生反应,形成立体网状结构。这种结构使得污染物分子之间相互交联,形成稳定的絮凝物。在反应过程中,絮凝剂和污染物之间的化学键合作用起到了关键的连接作用,推动了絮凝体的形成。

3、双电层压缩理论。污水中的胶体粒子表面通常带有双电层结构,即粒子表面与周围溶液之间存在一层电荷分布区域。当加入絮凝剂时,絮凝剂离子会进入双电层并压缩其厚度,从而降低粒子表面的电位。当电位降低到相应程度时,粒子之间的排斥力减弱,它们开始相互靠近并发生碰撞。在碰撞过程中,粒子之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(如氢键、范德华力等)促使它们形成愈大的絮凝体。

根据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的不同,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、(以实际报告为主)(以实际报告为主)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三大类。

1、无机絮凝剂。无机絮凝剂主要包括铝盐类(如聚合氯化铝PAC)、铁盐类(如聚合硫酸铁)等。它们主要通过电荷中和和双电层压缩作用推动絮凝体的形成。无机絮凝剂具有成本还行、易于制备等优点,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的污泥。

2、(以实际报告为主)(以实际报告为主)絮凝剂。(以实际报告为主)(以实际报告为主)絮凝剂主要包括自然高分子絮凝剂(如淀粉、纤维素等)和合成高分子絮凝剂(如聚丙烯酰胺PAM等)。它们主要通过吸附架桥和化学键合作用推动絮凝体的形成。(以实际报告为主)(以实际报告为主)絮凝剂具有絮凝效果不错、污泥产量少等优点,但成本相对较不错。

3、复合絮凝剂。复合絮凝剂是将无机絮凝剂和(以实际报告为主)(以实际报告为主)絮凝剂进行复配得的。它们结合了无机和(以实际报告为主)(以实际报告为主)絮凝剂的优点,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和适应性。复合絮凝剂能够适用于愈复杂的水质条件,减少剂消耗量和处理成本。

在使用絮凝剂时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1、溶解与稀释:絮凝剂在使用前需要充足溶解和稀释,以其均匀分布在水体中。溶解过程中应控制好搅拌速度和时间,避免过度剪切导致分子链断裂。

2、投加顺序与方式:一般先投加无机絮凝剂(如PAC),再投加(以实际报告为主)(以实际报告为主)高分子絮凝剂(如PAM)。投加方式可通过泵送或用的投加设备均匀加入到处理水体中。

3、搅拌强度与时间:投加后需要适当搅拌以推动絮体的形成。搅拌强度不宜过大以免破坏已形成的絮体;搅拌时间也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

4、沉淀与分离:经过充足的絮凝反应后,让水体静置或通过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。

5、监测与调整:定期检测处理前后水样的各项指标(如浊度、COD、pH值等),根据水质变化适时调整絮凝剂的类型、用量及使用条件。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在线热线:

13653275555

公司地址:

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

关注我们CONCERN US

扫 一 扫 关 注 我 们

Copyright © 2021-2022 http://www.zijinkeji.cn.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紫金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冀ICP备17017696号-2